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延庆永安古镇缙山书院

2017-09-01 18:24:53      来源: 京郊日报

缙山书院匾额。

“储为国器”匾额。

书房。

说起京郊延庆地区的书院,除了此前介绍的冠山书院之外,在永宁古镇还有曾经兴办的缙山书院,其大概发轫于清代中期,算起来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

古式的门楼

顺着永宁古城一条街,转过古城历史悠久的地标建筑——玉皇阁,再往东行走大约百余米,就来到了昔日“缙山书院”的旧址。书院坐北朝南,据历史记载,正门是栋颇为雄伟壮观的古式门楼,青砖磨缝,甬孔盖顶,玉带房脊,镌刻着“缙山书院”四个烫金大字。门垛前有方砖镂刻小篆,右边是“既聚坟典”,左边是“亦集群英”,意思是这里既收藏了古今的名著典籍,亦汇聚着成群的文武英才。可惜,这些均在历史的尘烟中被毁失殆尽。不过,近几年,当地政府部门又按照过去留下来的老照片资料,在现在的大门位置重新进行了复建,如今经过再次复建的门楼,看起来颇有气势,给人一种古朴浑厚的感觉。

进了大门,走进书院,行走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南北走向布局的两进院落之间,端详着青砖黛瓦的古色古香,悠远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碧绿青翠的松柏杨柳,红绿相间的灌木花草,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图画,着实耐人寻味。

御批的书院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为道光二年壬午科进士、江苏吴县知县,最终官至贵州松洮同知(明清时官名,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的永宁地方士绅胡先达,引疾家中,他觉得州城延庆的冠山书院让州城附近的学子受益,永宁地区没有书院不利于东部人才培养,于是效仿芮泰元,自己带头捐献,同时协同当地富室,多方捐田集资,共折合白银4557两,买下了已经裁撤掉的永宁县巡检署之地,在永宁阜民街创建了书院,办起了义学。因为城北边有主峰突兀巍峨的缙阳山(俗称佛爷顶,延庆八景之一——缙阳远眺即在此地),乃原永宁县镇县之山,所以书院取名为“缙山书院”。

书院初创时,基础施工改造以及准备教学用具,共计花费了白银645两。余下钱两、收取庙田地租、州官赏赐等用之发商生息,作为书院的日常经费开销。书院开设的课程有《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性理字训》、《童蒙须知》和四书五经等,主要进行读书习字和作文教学。招收的学生多是府试落第子弟,到考试的时候,由书院山长(校长)带领着到宣化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进行考试,凡是录取者就成为秀才。

书院建设的详细情况均镌刻在传世石碑《缙山书院章程》中,现存永宁,文载光绪州志。现在,在书院过厅的前额,有一块“缙山书院”横匾,以及今日永宁本地书法家吴廷方先生书写的“储为国器”横匾,两块横匾均为蓝底金字,似乎依然向世人展示着古代书院的风采神韵。品味“储为国器”四个大字,足可见古人办学时的远大憧憬,着实令后辈学人慨叹当时办学者的博大胸怀。据载,缙山书院曾因经道光皇帝的御批,所以又被称为“御学”。

书院的变迁

一百八十多年来,缙山书院也是几易其名,在坎坷中不断发展。戊戌变法后,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周文藻署延庆州事,到任不久即聘请永宁乡绅池光斌、旧县乡绅袁华林创办新学,也就是在新学的影响之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缙山书院也改修为单级学堂,名为永宁高等小学堂,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作文三方面教学,当时已有讲堂3间,宿舍3间,余房20余间,很具规模。

民国八年(1919年)又改名为永宁高级小学校,当年因学生增加又设分校两处,一处在东街文庙内,另一处在西街西大庙内。一年后,教师许儒霖不畏封建道德束缚,兴办女子班,该班就设在和平街中部的关帝庙内,后来女子班迁入小学东院。学校在原址扩建,两分校合并到原校,日本侵华时期更名为永宁镇立两级小学,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改造为完全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扩大完善,原校址向北扩成两进院落,设南北两处分校,教学班达25个。学校1956年曾成立过中学班,一年后分离出去建为中学,两年后,学校改称永宁小学。

迈入新世纪,在均衡教育发展理念的大环境下,2012年永宁小学与永宁中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永宁学校,而小学旧址又改建为延庆农村地区第一所独立直属幼儿园——永宁幼儿园。

想想现在如蓓蕾吐蕊般的幼儿们,能够在百余年历史的“缙山书院”里快乐生活与学习,从小就沐浴熏陶着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应该是多么让人幸福羡慕的一件事儿啊!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缙山书院办学历程称得上是“沧海桑田”。但不管怎样,当地人尊重文化、崇尚知识的理念可见一斑。或许正是有了这样浓厚的文化积淀,才让永宁古城这方土地多了一份文化的智慧内涵。缙山书院根植于乡土古镇,历经风雨洗礼,曾经培养了数万名学子。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学子中都不乏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师生们都在一言一行中不断传承着缙山书院所积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底蕴。

逝者如斯,但缙山书院的遗风遗韵犹存……漫步在书院之间,清风徐徐吹来,仿佛传来了当年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仿佛对我述说着书院教化苍生的历史功绩。遥想家乡的先哲们把传播知识的梦想寄托于屈指可数的书院,殊不知在漫漫进化的历史长河里,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文化,才能成为加速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书院文化或许同其遗址与碑刻一样,早已成为文化的一种象征。但是,追求知识、崇尚科学的精神在缙山脚下,在我们每一个后辈学人们的脑海里,缙山书院无论从建筑风格风韵上,还是从文化内涵影响上,都已经留下了隽永鲜明的烙印。

标签: 延庆 永安 古镇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