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环境 建立内生发展和自循环的生态体系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充分发挥珠海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和国家自创区建设主平台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重点推动建立、健全高新区的创新体系、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
以清华科技园为例,作为“珠海市与清华”市校合作的重要抓手,清华科技园在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积极发挥清华体系的科技、人才优势。近年来,科技园以“湾区西岸科技服务领航者”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深耕珠海,导入资源。
清华科技园:
紧抓五个“关键词” 建立孵化体系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高新区的清华科技园,了解这一珠海资质顶尖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是如何营造园区内部创新生态体系,并为全市乃至珠江西岸地区更好的创新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清华科技园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于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清华科技园的角度看,创新生态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孵化体系。“清华科技园拿到了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与同年获奖的格力电器以产品获得特等奖不同,清华科技园是以体系的建立获得特等奖。于勇说:“归纳起来,清华科技园的创新生态体系可以总结为五个‘关键词’。”
载体
资质最全却突出平价特色
“载体就是企业在此孵化、成长的空间。”于勇说,清华科技园突出的载体优势在于优质、平价。
计划到2021年园区全部建设完成后,载体规模将达到36万平方米,在全省来看也属中大型平台。同时,在拿到国家发改委的双创三年行动计划1.5亿元几乎无息的贷款后,园区的建设成本大幅降低。于勇表示,清华科技园采用清华自己的规划、设计,做出来的空间也是优质和平价的。
“我们现在的载体是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的。而且,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都是国家级的,在加速器目前国家没有认定办法的情况下,我们的加速器也是珠海市唯一一个省级加速器。”于勇说,清华科技园的资质是非常全,也非常硬的。
技术平台
投入巨资做公共服务
“载体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的成本就来自研发。”怎样降低企业的研发费用?于勇说,清华科技园的方式是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比如说,企业要做测试、进行研发,我们来提供服务,让企业费用降低。”
初创企业自己购买研发设备,常常要做非常大的投入。为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在集成电路产业,清华科技园建立了EDA设计服务中心(EDA是集成电路设计的工具)。另外,建立了芯片老化实验室,以前芯片老化都要送出去做,现在在园区内就可以做了。
“园区投入巨资做技术平台,对于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都大有好处。”于勇说。
创业投资
从商业考量实现多赢
“国家是2010年才把创业投资和企业孵化结合起来,写进了国家级孵化器的认定办法中。我们从2001年开始就在做创业投资了,比国家标准的出台提前了9年开展这项工作。”于勇告诉记者,清华科技园开展创业投资有两个意义:第一是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风险,第二解决了孵化器自身的盈利目标。
据了解,通过商业投资,清华科技园在2007年就已经实现了盈利和大额的纳税,现在每年都纳税将近两千万元。“累计投资1.5亿元,投资了20多个项目,现在已经有两个项目上市,两个新三板挂牌,还有一批的明星项目。”
国际化
创业平台成了招商基地
多年来,清华科技园从海外引进了6个“千人计划”团队,22家留学生企业。现在园区有100家企业,其中高企占40%左右,留学生企业也占到25%左右。
“国际化方面,我们正在和高新区合作,在美国硅谷建立美西技术转移中心,把硅谷的大项目往回引进。”在清华科技园与高新区的海外合作中,美国西部地区属于技术转移,做招商机构。而在哈佛、麻省理工等高校聚集区,作为硅谷之外的美国第二大创新区的美东地区,双方合作建离岸创新中心,是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形式。
“现在清华在美国有1.5万校友,其中正教授超过600位。”于勇说,清华科技园在海外的工作正在将美西和美东的清华海外科技力量运用起来。另外,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都是引进与投资相结合,为珠海做增量,工作的难度也更大,“而且每引进一个,都会成为明星项目。”于勇如是说。
服务输出
体系移植做科技扶贫
“我们现在在阳江成立了子公司,帮助阳江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孵化器,这是我们的生态体系正在向珠江西岸其他区域转移。”于勇说,清华科技园要做珠江西岸的科技领航者,工作布局也在往这个方向走。“这也是科技扶贫的一种方式。”于勇表示,因为清华科技园的服务已成体系,因此具备输出的更好条件。
他说,有清华资源支持,有很好的团队,在本地和大企业、高校、政府的紧密合作,到了一个无缝对接的程度。“比如说我们跟高新区政府的天使投资联合投资了6个项目了。我们作为商业投资,高新区的政府投资,并配套给这些项目提供场地、生活配套等服务,合作非常愉快。”
打造精品 筑巢引凤
清华科技园二期一月底交付使用
在珠海市及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做深、做实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近年来,清华科技园在二期建设筑巢引凤、企业培育增强活力、投资创业项目获奖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园区提质增效成果显现。
记者了解到,清华科技园二期第一阶段7.5万平方米已竣工,2018年1月底交付客户使用。二期第二阶段22万平方米,计划三年内完成。园区建设理念涵盖了“红、蓝、绿、紫”四种元素,红色代表党建,积极打造省级党群服务中心;蓝色代表海洋及岭南文化,融入海洋文明、岭南文化风情;绿色代表园林绿化,重点打造环湖园林景观,提升园区整体园林品质;紫色代表清华特色,体现清华及科技特色园区。2021年,园区全部建设完成后,载体规模为36万平方米,包括研发办公、总部基地、LOFT办公、人才公寓等业态,打造百亿级智慧园区。
园区二期G/H座招商精准定位于“新三板企业聚集高地”,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策略,瞄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长三角地区,通过市场调研全面摸底、线上线下渠道铺广、科服清单助力招商及借力活动造势推广等举措,在深圳及珠海精心举办新三板行业高峰论坛、新三板企业路演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准新三板及新三板企业汇聚。
高新区打造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
让高新区创业更具吸引力
在营造特色创新生态方面,高新区着力打造企业为主体、重大平台支撑的创新体系,完善政策、金融等创业环境,从而逐步建立起内生发展、有科技成果转化自循环能力的、珠海高新区特色的创业生态。
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健全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加快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和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开展“网络化管理”服务,加强财政资金的持续引导激励,支持企业建设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究院,不断提升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以及高企的数量和质量,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二是继续健全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其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载体作用。
三是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大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四是加快完善多主体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世界一流滨海校区、北师大珠海分校正在共建升级为北师大珠海校区等多重优势,全力支持辖区高校和优势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落户高新区。
创新环境
让高新区创业更具吸引力
一是完善政策服务环境。研究推出“1+1+N”产业创新扶持政策,区财政每年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0%,重点支持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针对各领域和不同成长周期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分别给予启动资金、办公场地、企业融资、增资扩产等扶持。在人才安居方面,进一步完善共有产权住房、人才周转住房、青年人才驿站和租房补贴在内的保障措施,计划再建设1000套共有产权住房,满足更多高层次人才需求。强化与横琴自贸区的“双自联动”, 加快建立自创区与自贸区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政策链接、创新发展联动的细化机制,探索通过一区多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整体水平。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环境。用好“科技金融”这一创新“催化剂”,进一步完善包括股权投资平台、“成长之翼”助贷平台、上市服务平台、国有融资担保平台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2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焦,整合筹措100亿甚至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输血”。加快引进风投基金在我区设立运营中心,支持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
三是完善宜居宜业环境。以智慧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宽带网、移动通讯网、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等网络互联互通。以低碳产业和智能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强化科研、生产和商务功能有机组合,建设生活设施完善、社交接触频繁、创新创业活跃的新型“科技+产业+生活”社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商务、休闲、居住等城市功能配套,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园区。
四是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继续建设好集“创新路演+创业培训+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珠海全球路演中心,继续举办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国际创业团队落户高新区发展。引进创业导师,培育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开办创业训练营,充实“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功能,创建以创业团队、高校师生和在孵企业为基础的创业社群。
创新生态
实现内生发展和自循环
一是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平台企业。支持金山、全志、同望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开放式孵化平台,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孵化培育上下游关联企业。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从“大而散”的产业链内置模式,转向“大而强”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并形成“创意设计、精致制造、文化品位、用户体验”的新形象。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
二是培育具有内生发展特性的新型产业生态。推动区内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一体化、专业化发展,积极构建“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四位一体的新型孵化体系,将高新区打造为拥有科技创新全要素的“大孵化器”。
三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自循环”机制。逐步建立“市场需求导向-院所创新突破-企业转化应用-特色园区承载-产业基金支撑-政府精准服务”的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市场机制的激励引导下,在高新区持续生成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形成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整合科技、金融、产业等相关资源,应用于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各种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实施“互联网+”示范工程,推动“科技+金融”“科技+文化”“科技+物流”“科技+民生”“科技+生态”等新模式融合发展,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技术融入到社会活动中,推动科技经济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