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2018-04-02 13:38:20      来源:新华网

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社会)(1)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吴志恐的手(3月15日摄);左图为吴志恐在建房子(3月15日摄)。37岁的吴志恐长年在外务工,两个小孩在县城读书,今年在家修建新木楼,改善住房条件。

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其行政区域属贵州、广西两省区,共140户600多人,其中100户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属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岑村。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山多地少,乌英苗寨经济发展缓慢,目前的扶贫任务仍然很艰巨,整个苗寨还有76户是贫困户。

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乌英屯与外界得到了紧密联系,深藏大山深处的苗寨逐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17年5月,住建部将乌英屯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并在此后将陆续投入1000万元资金,对这个传统苗寨开展传统建筑风貌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当年年底至今,得益于融水实施的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程,乌英苗寨群众居住的吊脚木楼得到改造,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正在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乌英苗寨的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底,在扶贫干部的积极推动下,乌英苗寨成立了由20多户贫困户组成的党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迈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一步。几个月来,企业负责人和农业专家,进村驻点,手把手传授水果种植管理技术,指导村民如何管理企业,对接市场。如今,村民们在200多亩产业基地里种下百香果、蟠桃、春橙和夏枣等果苗, 预计到8、9月份,部分果树将陆续进入挂果期,昔日的荒山将变成一片片果园。

春天里的乌英苗寨,群众不等不靠,少年们学习求知,青年人外出打拼,中老年人留守发展产业,大家团结一心,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拔穷根摘穷帽,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2)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吴光祥的双手(3月15日摄);左侧三张图为吴光祥在工作(3月15日摄)。2016年8月份,50岁的吴光祥在帮村民建房时,右手的两个手指不慎被割掉,从此不能再做重活,家庭生活变得愈加艰难。去年6月份,吴光祥和舅舅一起在苗寨里开办木材加工厂,他希望得到政府相应的扶持,早日脱贫。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3)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潘葵香的手(2月25日摄);左上为潘葵香在火塘旁学习(2月25日摄);左中为潘葵香一家人在吃团圆饭(2月20日摄);左下图为潘葵香主持乌英苗寨的春节联欢晚会(2月20日摄)。22岁的潘葵香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潘葵香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发展文艺特长,并尝试在校园里进行创业,努力全面发展。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4)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梁秀金握着木工刨刀的双手(1月7日摄);左侧三张图为梁秀金为村民建木楼(1月11日摄)。梁秀金是乌英苗寨唯一的木楼师傅,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帮村民建木楼和务农,供两个小孩上学。2017年底加入了党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他家早日脱贫的最大希望。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5)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几位村民的手(3月15日摄);左上图为苗家妇女为苗寨改造工程挑砖(1月14日摄);左中图为村民在搬运水泥(1月14日摄);左下图为村民在改造牲畜圈舍(1月14日摄)。1月份起,乌英苗寨实施吊脚木楼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改善长期以来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6)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卜老右(下)在火塘旁牵着老伴的手(1月9日摄);左上图为卜老右、卜金迷(左)出门种菜(2017年11月7日摄);左中图为两位老人在山上劳作(2017年11月9日摄);左下图为两位老人在家烤火(1月7日摄)。81岁卜老右和83岁卜金迷结婚60多年,一生依靠1亩多水田养育4个儿女。如今,两位老人朝夕相伴,一起出门种菜,相伴回家煮饭,日子过得很简朴。他们还有养老金和长寿补贴。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7)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吴成取的双手和刚刚种植的果苗(1月8日摄);左上图为吴成取走在护理果苗的上坡上(1月6日摄);左中图为吴成取的脱贫光荣书(1月6日摄);左下图为吴成取在田间劳作(1月6日摄)。吴成取通过养牛养猪,已经于2016年脱贫。2017年,村里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吴成取积极响应,种植了几亩水果,增加收入。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8)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苗寨四代女人的四双手(从左至右依次为13岁的卜银秋的手,卜银秋的妈妈、45岁的韦妹丽的手,韦妹丽的妈妈、66岁的梁妹花的手,梁妹花的妈妈、93岁的梁娇迷的手,1月13日摄);左图为四代女人在一起生活合影的画面(1月13日摄)。在乌英苗寨,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的苗家女,几乎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很多人用辛勤的双手,养育着苗山的女儿,脚步却从未踏出大苗山。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苗家女的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高。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9)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梁秀前手握扁担的双手(3月29日摄);左图为梁秀前带领大伙上山种植百香果的画面(3月29日摄)。2017年底,乌英苗寨成立党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济能人梁秀前被选为总经理,他将带领2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0)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十几位村民的手(1月11日摄);左上图为挑砖的村民(1月11日摄);左中图为无人机拍摄的苗寨全景(1月11日摄);左下图为村民起新楼,整个寨子每户至少有一个人前来帮忙(2017年11月16日摄)。在乌英苗寨,一直有“一家办事百家帮”的传统,无论是哪家办酒宴、起新楼,家家户户都会过来帮忙,两省区群众互敬互助,亲如一家。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1)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合作社成员的手放在股权证上(1月11日摄);左上图为党鸠村与合作社、企业签约仪式(2017年11月7日摄);左中为村民在签约仪式上签字(2017年11月7日摄);左下图为村民领到股权证(1月11日摄)。1月11日,乌英苗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社员们领到股权证。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2)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一名苗寨老人紧握王劲(右)的手(1月16日摄);左上图为王劲在百香果种植基地里查看果苗的生长情况(1月16日摄);左中为王劲和群众交流(1月16日摄);左下图为王劲在苗年坡会上学习吹芦笙(1月16日摄)。王劲是柳州市鱼峰区派驻党鸠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两年的扶贫工作,他和乌英苗寨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3月份,王劲结束了他在党鸠村的扶贫工作。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3)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梁惠荣手捧公司专门为乌英苗寨培育的耐寒百香果果苗(3月28日摄);左上图为梁惠荣主持乌英苗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次理事会会议(1月11日摄);左中图为梁惠荣(中)在百香果种植基地查看果苗生长情况(2月28日摄);左下图为梁惠荣在走访贫困户(3月27日摄)。2017年底,当地党委政府引进广西若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帮助乌英苗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脱贫产业,公司副总经理梁惠荣带领一个团队,从此开始长期扎根在大苗山。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4)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蒙林安手把手教小学生写字(1月9日摄);左图从上往下依次为蒙林安给小学生上课、多年积累的部分备课教案以及和年轻老师交流的画面(1月9日摄)。今年51岁的蒙林安是党鸠村小学校长,扎根苗寨从教26年,从乌英苗寨走出的几个大学生,都是蒙林安的学生。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5)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吴妹乌、父亲吴成新、母亲梁妹恩一家三人的手(1月17日摄);左上图为吴妹乌参加苗寨苗年坡会的拔河比赛(1月17日摄);左中图为吴妹乌和父母合影(1月17日摄);左下图为吴妹乌和父亲吴成新在一起吹芦笙(1月17日摄)。23岁的吴妹乌是乌英苗寨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尽管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还是咬牙坚持供她上大学。2017年,吴妹乌毕业后回到融水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6)苗山脱贫影像志——勤劳脱贫的双手

拼版照片:右图为乌英苗寨的100多双手,左图为乌英苗寨的群众在一起参加坡会的画面(摄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乌英苗寨的村民虽户籍不同,但房屋、土地并无界限,长期的融合使得乌英苗寨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两省区群众互敬互助,亲如一家。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标签: 苗山 影像 双手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