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郑州的宝宝们撑不住了,昨天,河南商报记者兵分两路探访郑州各大医院儿科。 门诊爆满,病房爆满,医生累瘫! 漫漫冬季,雾霾肆虐,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孩子!
一诊室接诊1000多人,九成患儿是消化道问题 时间:11月20日上午10点 地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 郑大三附院门诊一楼大厅,简单粗暴点儿说,就是哪哪儿都是人。 二楼,三列纵队映入河南商报记者眼帘。 在该院超声科候诊区,几排凳子早已座无虚席,有些家长着急,就索性站着,并自发排起了长队,等着叫名字去做检查。 同样,小儿内科候诊室外的挂号处也排起了长队。
郑大三附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伟教授称,最近一段时间前来看病的患儿数量明显提升,每天科室接诊数量达到1000多人,而90%的患儿都是消化道问题。 “每年秋季都会出现秋季腹泻,但今年的症状有些不同,患儿都是呕吐、腹泻、高烧的症状。”王伟教授建议,这个季节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如商场等,鉴于轮状病毒等属于接触传染,一定要勤洗手,定期给室内通风,要给宝宝多喝白开水,以清淡饮食为主。
从7点半到下午2点, 一医生接诊100多名患儿 时间:11月20日上午11点40分 地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 原本以为到这个时间点,医院看病的人会少一些,可当来到门诊五楼的儿科门诊时,着实让记者有些傻眼。 候诊区几排椅子上坐满了等待医生诊治的患儿及家属,而在候诊室一侧的分诊处,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不少来给宝宝看病的家长。
每一间诊室内,医生都被两层以上的人群团团围住,诊室内前来看病的患者从未少于5人的时候,此外,诊室外面的走廊上,也多是焦急等待被叫名字的家长和患儿。 “从早上7点半都来了。”11月20日下午2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宋桂华教授终于看完了当天挂号的所有病人,“基本上最近是天天这个点儿下班,你不能让患者白跑一趟啊。”仅宋桂华当天一个上午,就给100多名患儿诊治。
谈及哪些疾病最近高发,宋桂华说患肺炎的孩子比较多。 “避免肺炎就一定要预防感冒。”她称,秋季非常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建议不要给宝宝吃生冷、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不要让宝宝吃多了,不然内热大也会外感,吃饭欠一点最好,“可以晒晒太阳,增加运动,但不要去人多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难找到轻松“下脚”的空 时间:11月20日下午2点半 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外相隔不远的建设路和大学路依然堵塞,不少前来就诊的家属沿着两条路来回寻找车位。 小儿内科在门诊大楼东北角,占据了很大一块区域。但即使这样,大厅里仍然像是早高峰时的地铁车厢,难找到能轻松"下脚"的地方。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虽然该楼其他楼层科室门诊就诊量也不少,但比起这里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负责导诊建卡的护士语速极快,分流一个病号大学仅需要几十秒钟时间。不过,再快的速度也架不住人多,分布在大厅两侧的诊室全都排起了长队。 记者现场了解到,这里单纯的以感冒发烧为主诉的病例较少,哮喘、肺炎等复发的小患者占大多数。
上午就诊儿童比下午多 时间:11月20日下午4点20地点: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西区三楼儿科。 分诊处几乎没有排队现象,大厅里几排座位还有空余。在侯诊的人中,围产保健占了大多数。分诊台的护士告诉记者,上午时人数比现在要多,因感冒发烧等来此就诊的小患者还是比较少。
每天门诊量达7000余人,晾衣杆成“神器” 时间:11月20日下午5点 地点: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 下午5点17分,急诊侯诊大厅已经人满为患,屏幕上显示等待的侯诊人数已有61,从凌晨开始到现在,急诊挂号总数排到了489号。当天晚上,出诊急诊科的医生一共8人。在急诊分诊处,值班护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发烧和腹泻仍然是就诊主流,每天的急诊人数大约在800~900人。
来自医院的数据,近期,医院每天的门急诊有7000余人。在急诊二楼的输液大厅,1号和2号输液室已经“满员”,只剩下3号输液室里还有部分空位。不过,大厅里也新加了五排座椅应对需要。大厅里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有的宝宝输液时坐不住,需要妈妈边抱着边走。这时候家长们也是开动脑筋,医院超市里的晾衣杆成了输液神器。
在走廊里,有一家三口,爸爸柱着晾衣杆,妈妈则抱着宝宝安抚。这名妈妈说,晾衣杆是在医院租的,10元钱一个,可以退押金,“宝宝不让坐在那里,这个东西还真是挺方便的。”不过,医生提醒家长们,即使不得不带着宝宝走动,但最好别离开护士的视线,更不要到远处。(记者 王苗苗 吴涛 首席记者 宗雷/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