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项非遗技艺,都经受了时间的磨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最需要的是时间,最缺的也是时间。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目前不少地方都在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非遗项目进入课堂,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再生发挥出积极的能量。记者1月31日从郑州市了解到,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记者留意到,意见稿中同样提出将推进“非遗进校园”等。
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可按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职称
据悉,意见稿中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
同时,意见稿指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人事部门应予以倾斜和照顾。
记者留意到,意见稿中还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推荐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标准和程序。
与非遗项目直接关联的建筑物、遗迹等不得擅自拆除及破坏
据了解,意见稿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而专家委员会则由对当地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民间习俗、科学技术等领域有一定研究并取得相应成就的人才组成,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评审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意见稿中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保护规划应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直接关联的建筑物、场所、遗迹及其附属物等划定保护范围,不得擅自移动、拆除及破坏。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保护单位制定项目保护规划。
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将非遗内容融入相关课程
对于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问题,意见稿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实行分类保护。对濒临消失的或者本地特有且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便是传承,意见稿提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特点的招聘条件和培训大纲,引进、培养社会专门人才。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和引导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建立教学、传承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专门人才。应当支持和鼓励中小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建立社会传承基地,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并且,意见稿提出,鼓励公民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技艺,对表现优异的后继人才给予适当资助。(记者米方杰/文沈翔/图)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