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重磅!不用再自证活着了!退休人员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2018-07-06 08:47:17      来源:央视财经

退休人员迎一个政策利好!相关部门多走心 百姓办事少跑腿

7月5日上午,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不再要求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进行认证。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意味着退休人员终于不用每年亲自到社保部门报到了。

人社部表示,取消资格集中认证之后,将与公安、民政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信息共享,进行信息比对。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参保人员,将提供上门服务。而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其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而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即可完成认证。

优化服务流程给老人带来哪些新便利?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便利化服务如何深入推进?7月5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和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做客演播室,一起来进行深度解析。

技术改变理念 社保认证“谁找谁?”

杨燕绥:技术进步改变了多部门的工作方式

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要找政府,会集中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去办事情。十九大报告讲,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因为有互联网,把人和人、部门和部门的距离缩短了,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工作模式。

技术改变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模式,互联网把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胡颖廉:相关部门多走心 数据才能多跑路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实际上,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业内叫做生存证明,就是我证明我还活着。生存证明无外乎两种方式,第一证明我还活着,第二证明我已经不在了。殡葬部门能够把它的数据传递给人社部,人去世了要消户,公安机关能够把数据和人社部门做一个对接,不用去证明到底他是不是在,只要了解到哪些人已经不在了,最后效果也是一样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里面可能有偏差,其实可以通过走访等方式来进行弥补,还有别的大数据。比如,还用公交卡吗?如果还用公交卡是不是还说明这个人在?你是不是去医院进行医保消费了?只有相关部门真正的走心了,人民才能少跑腿,数据多跑。

如何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杨燕绥:把数字化服务嵌入养老服务

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老年人怎么去迎接数字化时代,包括一些义工,他们教老年人学手机还有各种嵌入服务,把它变成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内容。

但是,有另外一个问题,用互联网+的方式,怎么样把各种服务加在一起。有一种路径是按照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号,个人所有服务后台都是合并同类项的整合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彻底的互联网+。

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个文件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务事项在今年年底之前,在网上的可办率不低于80%,市县级不低于50%。

胡颖廉:深化数字化服务要算大账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难度是有的,但这个硬指标一定要完成,这里面一定要算一笔总账。政府即便在这里面会有投入,有一些地方会有人力资本支出,对整个社会的效益,企业的服务整体上是有提升的。换句话说,对于整体社会的进步是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是否能考虑把互联网+政务服务做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 未来空间有多大?

胡颖廉:互联网+政务服务 未来空间很大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我们的意识要转变,因为在我们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未来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

第一,我们国家网民人数众多普及度高、认知度高、认可度高,别的国家不一定在这个方面能和我们比拟。第二,尤其重要的是,现在所收集基数本身已经很大,过去我们国家做统计一般入户的调查,得来数据是静态的死数据,可能过了一年才使用,甚至过了几年,数据会过时。现在,这个技术基于互联网,收集的是行为轨迹的数据,这种行为轨迹的数据时间长了就能预测人的行为模式,这种预测对于我们精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有非常精准的空间。

杨燕绥:互联网社会城市就是家 服务要跟人走

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互联网时代,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家,所以无论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还是商业服务都是围着人转,像在家庭一样。下班回家,你是主人,茶水送上来,饭送到老人身边,奶瓶送给小孩。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你作为这个城市的常住居民,各式各样的服务,包括公共服务包括商业服务都会送到身边。(央视财经)

相关报道

不用再自证还活着了 人社部这个决定惠及1亿多人

人社部5日发布了一个让1亿多退休人员拍手叫好的消息——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领养老金,以后不用再自证还活着了

原来,为了防止有人冒领养老金,退休人员每年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去社保机构进行生存认证,以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才能正常领取养老金。如果没有认证的话,养老金就会暂停发放。

但是这种集中认证,对于岁数大、行动不便、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来说太折腾,前不久一则“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新闻就引发争议。

针对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人社部明确表示,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目前,各地均已抓紧组织实施,全面停止了集中认证工作。

这意味着,退休人员终于不用每年到社保部门报到,“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并不是不要认证了。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从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

也就是说,以后还需要认证,但认证方式会有大变化。

以后怎么认证呢?

人社部提出,要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新模式,“寓认证于无形”,尽可能让群众不用跑就完成认证工作。

这意味着,你不用再去跑腿了,而是社保机构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在无形中去认证。

具体怎么做?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贾怀斌介绍,充分运用人社部门建立的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业务监测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判断参保人的领取待遇资格。

此外,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比对,还要与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的信息共享。

贾怀斌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这项措施可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今后,各地不得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或窗口进行集中认证。

异地居住将能自助认证

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也将免去来回奔波的劳苦。

人社部要求,积极推行异地居住人员远程自助认证。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

此外,要大力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即可完成认证。

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人社部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

有人担心,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后,会不会增加冒领养老金的风险?

对此,人社部说,必须加强和完善管理措施,做好“堵后门、断后路”的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积极研究制定《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通过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

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重点是将基金风险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通过信息化手段,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欺诈、冒领行为。

三是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社会监督,集中曝光一批欺诈骗保案件,使骗保冒领违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不法行为产生震慑效应。

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保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对失信企业及相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人员处处受限,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

标签: 自证 退休人员 政策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