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限塑十年报道引关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回应

2018-07-06 08:59:07      来源:人民日报

限塑十年报道引关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回应

事关环保大计 加快加紧治理

“建议对可降解塑料产品加大补贴”“严格执法,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限塑见效有待提高,卖塑料袋的企业和商超、外卖店赚钱了”……上月,本版刊登聚焦限塑十年系列报道,引发广泛讨论。千余名读者在本报客户端留言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限塑令于2008年6月起实施,10年来成绩有目共睹,但百姓的期待是对未来工作的更高要求。针对读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

商务部:部分领域和企业过量使用,电商绿色包装技术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将发布

近年来,部分领域和企业过量使用塑料包装,白色污染问题有抬头趋势。限塑令执行以来,对商品零售场所减少塑料袋使用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仍存在问题。商务部高度重视塑料包装污染防治,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加大贯彻落实力度。

不少读者反映,“超市卖菜的摊位,一头大蒜都要装一个袋子,买一回菜没有五六个袋子下不来”……10年来,很多大型商场开始开设连锁品牌的大型超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商场内购买吃穿住行所需的商品。如何解决塑料包装使用过量的问题?

据介绍,商务部正在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已创建85家绿色商场,覆盖全国各省份,促进包括限塑在内的流通行业绿色化发展。今年,商务部制订了《绿色商场(超市)创建和实施评价细则》,将减塑的若干具体要求作为重点指标,引导流通企业积极减塑,目前各地正积极申报。在日前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内众多绿色商场开展了“停止提供塑料袋一小时”等主题活动,并滚动播放节能宣传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当前,快递等一些新流通领域,塑料袋等使用较多,白色污染愈加凸显。在加快绿色包装标准化进程方面,有何进展?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联合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行包装简约化、减量化、复用化及精细化包装设计技术。联合有关协会编制发布仓储配送与包装绿色发展指引,鼓励电商与供应商合作,充分利用原厂包装,减少二次包装浪费,鼓励合并客户订单,减少包裹数量和配送次数。另一方面,制定电子商务绿色包装技术和管理规范行业标准,近期将发布。

生态环境部:集中整治废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加大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

一些读者表示,除了塑料袋,一次性碗筷、纸杯等塑料制品大量废弃带来水和土壤污染。限塑令提出,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环保部门执行效果如何?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环保部门单独或者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多项规范文件,集中整治废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和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推动废塑料回收利用集聚发展和清洁利用。2017年,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废塑料等“五废”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目前全国共重点整治“五废”行业集散地194个,排查再生利用企业1.8万家,关停取缔8800余家。

“下一步,将不断加强执法监督,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等废物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乱污’企业和集散地。”该负责人说。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总产量7515.54万吨,像餐盒等塑料面临回收利用难的问题。在实际中,国内废塑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相关工作由商务部和发改委牵头负责。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开展了进口废塑料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加工进口废塑料等违法犯罪行为。制定了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淘汰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加工利用企业,提升了行业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该负责人表示。

其他部门:强化市场监管,建立限制过度包装和限塑令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限塑令要求,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法律法规予以查处。然而,一些地区的集贸、农贸市场仍存在着违规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开展集贸、农贸市场限塑整治行动,提出明确职责、强化市场开办者责任,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严格执法促进落实等。

限塑令还提出,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法律法规相应给予处罚,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近年来,《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标识通用技术要求》《塑料购物袋》《生物分解塑料垃圾袋》等多项标准陆续发布,针对塑料购物袋替代品的生物降解塑料袋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就固废法执行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实行了限塑令,通过联合执法查处限塑和过度包装违法案件,并强化了对电子商务、快递业等新兴领域包装废弃物的治理。

国家发改委准备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督促地方特别是城市加大落实的力度。要通过执法检查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建立限制过度包装和限塑令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引导消费者文明消费、绿色消费。相关部门还将推广更加环保的新型材料。

延伸阅读:“限塑令”十年未见成效,对此专家这么说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此后,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内的塑料购物袋均明码标价,单独收费。至今,这项号称“限塑令”的通知已实施整整10年。

然而,10年过去了,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生活中仍随处可见,塑料袋在超市、餐饮和农贸市场上依然使用频繁,电商、快递、外卖中的塑料包装用量快速上升。“限塑令”下,塑料袋不见减少,难见成效?

“限塑令”形同虚设

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在大型商场、超市,限塑令能够得到较好执行,但自带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的顾客仍是少数。在北京大钟寺的家乐福超市,记者发现,自己带购物袋的消费者很少,而大多数人不吝于多花两三角钱买塑料袋购物。

而在菜市场、临街小商铺、街边小摊点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在北京西三旗的农贸市场上,记者发现小摊贩仍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

“我们这种小摊子,到处都是,如果加收塑料袋的费用,估计顾客扭头就走。为了争取顾客,都是免费,而且塑料袋子的质量还要好一点的。”一家卖水果的老板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这家水果店每天至少需要消耗四五捆(每捆50个)塑料袋。

在回龙观附近的一个早点摊上,塑料袋同样是不要钱随便用。由于塑料袋质量很差,记者看到一位顾客打包一份馄饨用了3个袋子,另外两根油条使用了2个塑料袋。而早点摊周边区域,用过的塑料袋散落满地。

存量难减,增量难消

环保公益律师王晓明对记者说,“限塑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大众环保意识,而10年来,物价增长数倍,塑料袋仍很便宜,这种价格并没有发挥到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塑料袋的批发价格每个仅为几分钱,均远低于超市、商场收取的费用。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这些商家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动力不足。

塑料袋用起来方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也使得“限塑令”难以奏效。在海淀区上班的蒋文峰说:“下了班,买一块肉,买一点水果蔬菜。从上班地点回去,一般没有人准备袋子去买。我们上班族不像退休的老年人,从家备着袋子去。”

存量难减的同时,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外卖、网购、快递行业被广泛使用,让“限塑令”面临新的挑战。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塑料袋从82.68亿个增至约147亿个。据公开数据,国内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2000万左右,而1单至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这些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使得“限塑令”大打折扣。

“限塑令”为何难收效

“目前的‘限塑令’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这是不够的。”对于“限塑令”遭遇的尴尬,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忠云表示,应该在政策制度和执行层面,建立起一个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用更多元的市场手段,在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控制白色污染。

对于“收费杠杆”失灵,还有人提议,不妨将“限塑令”改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但也有观点认为,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具有巨大需求,这源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单纯依靠“限”与“禁”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应该从学校教育、公共宣传入手,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施行10年,“限塑令”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看来已经到了迫切需要修订、重新思考如何治理白色污染的时候了。

标签: 商务部 负责人 部门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