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情深,总有说不完的话。
赡养106岁老母亲
孝顺儿女让她从瘫痪、褥疮中奇迹康复 母慈子孝 孝子已老
太阳已经下去了。黄昏,亮灯时候,106岁的李肖霞坐在自家客厅的藤椅上,76岁多的儿子谭耀明把脸凑到母亲跟前,母亲双手捧起他的脸,亲了又亲。
76年前,他是她的婴儿,她就是这样捧着儿子的脸亲。
如今,儿子已满脸皱纹,她的手也早已不再丰腴,干枯的手犹如一层揉皱了的纸皮包在骨头上,她的嘴唇也早已干瘪,她要努力伸长脖子,抬起下巴,撅起嘴唇,才能好好地亲她的儿子。她像在用毕生的力气在亲她的儿子。
19岁那年,他师范毕业在执信中学当老师后,每周回家一次,她第一眼看到他,捧起他的脸,就这样亲他。57年来,她习惯了每次见面就这样亲他,除了重病时。
“我这么老了,还有妈妈疼,我比谁都幸福”,从青年、少壮到年过七旬,母亲也在变得更衰老,他说:“世上有几个106岁的人,我妈妈比什么都珍贵。”
他还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一起赡养老母亲。
今年3月起,他们经历了一段特别的日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唐迎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依缦
老人在看幼儿书。
摔倒
广州,五仙观旁,甜水巷11号,106岁的李肖霞在这里住了半个多世纪。
很多年来,儿女们轮流陪护她,除了知青留在乡下的三女儿,一人一周,从广州各自的家里赶回老母亲的家,轮值的管一天三餐和所有开销,晚上陪她睡在一张大床上,那还是她结婚时的床。
满了100岁后,她仍然每天上下五楼两次,早上在广场上做运动,下午在五仙观里溜达。她的人缘好,街坊都爱跟她说话。整条光塔街,她年纪最大。
岁月静好。
去年5月,她摔倒了。起夜后再上床,转身时,脚滑了一下,左胳膊断了。医生帮她正好骨,打好绷带,叮嘱回家静养。这么大岁数,能不能愈合,谁都心里没底。幸运的是,一个月不到,她就吵着儿子带她到五仙观走走,再过了些天,拆了绷带,骨头居然愈合了。
今年3月,她第二次摔倒。
大约凌晨一点,她起夜,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大女儿不知道,没开灯,她一头撞在门上。大女儿开灯一看,老母亲头撞破了,血已经流了一地。送到医院,三天后进了ICU。
“她身上插满了管子,吊针管、鼻管、尿管、吸氧管,在ICU住了11天,出院时,就像一团肉,没有力气,大脑也不是很清醒”,谭耀明说,用轮椅抬回家后,老母亲基本上是瘫痪状态,两个人拉不起来,扶也扶不了,喂她吃东西,不会动,拉尿依赖尿管。
李肖霞与儿子、大女儿在一起。
生活从此改变。
像照顾“婴儿”一样
孙辈买来多功能医用床,可以摇高、放低,中间可以打开,下面是便盆。
谭耀明用笔记下老母亲每次的排尿量,喝水的情况。就像当年在黑板上写函数、方程和各种数字,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刚开始喂汤水、牛奶,慢慢地,能喝一点麦片。当她能吃糊状食物时,他们用高速搅拌器把加水的食物打烂,过滤后喂给她吃。糊糊不能太稀,太稀了营养不够,也不能太稠,太稠了水分不够,他说。
他们把红的、紫的、黄的番薯加上肉汁,放进搅拌器。
他们把时鲜的水果加上蔬菜,也在搅拌器里搅。
广州哪里有食品展,谭耀明必去,各地能搅成糊糊的特产、营养品,他必买。
要注意口感、营养,更要注意排便。还是有大便不畅的时候。谭耀明很少给老母亲用开塞露。他担心用了多会破坏自主排便功能。就像尿管,回家后一直插着,不敢拿掉。
便秘严重时,他抱着老母亲,小妹妹蹲下身子,戴着橡胶手套,一点一点地抠。
他哄老母亲:“妈妈,打开眼睛,你睇我是边个?”
老母亲:“你是我崽啰。”
他逗她说话,哄老母亲:“妈妈,乖!用力,用力屙出来就好了。”
小妹从来没觉得帮老母亲抠便有什么问题,“妈妈不也是一把屎一把尿养大我们的吗” ,她说。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