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家长作业”相关话题热度不减 专家:三输的恶性循环

2017-10-27 08:37:43      来源:新京报

■ 观点

专家称“家长作业”是三输的恶性循环

南京一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家庭作业”本应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家长督促的“三方协作”体系。但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学校单个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在教师精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会更多强调家长的参与性。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家长发文抱怨成孩子助教。

在家长的参与过程中,由于新生代家长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于子女教育也有更高要求,部分家长为使孩子得到教师关注,往往会更积极地介入到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导致学生作业的质量“水涨船高”。“因为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已经经过家长润色,于是导致教师布置难度更大、提高能力更强的作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上述教师表示,一些家长被“裹挟”进学生家庭作业中,导致作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业存在的问题,本身并不是教师希望看到的。“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实际是一种三方都不满意的状况。”

教育专家金佩庆表示,从教育教学规律上看,检查作业、发现作业中的错误并督促其改正,本应是老师的职责,是一项专业的事情,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水平,即便有条件胜任,也不一定有时间。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家长当“助教”,不仅令家长勉为其难,也让家校关系变味。因此,江苏省教育厅叫停“家长作业”之举,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一个范本,明确了学校和老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明确划分责任,可谓“勇气可嘉”。

金佩庆认为,叫停“家长作业”,并非简单给家长“松绑”。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教师是设计和评价作业的主要责任人。对学校老师来说,叫停了“家长作业”,意味着要精选家庭作业内容,且要通过加强对作业批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发挥作业教学诊断和改进的功能。

对家长来说,则意味着养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习惯、学会做人、关注成长而不是关注孩子作业的对错、分数的高低。因此,叫停了“家长作业”,家长仍然需要适当督促孩子自主完成和检查作业,而不是对孩子就此放任不管。

对于江苏省首次明文规定叫停“家长作业”,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这一新规,如果可以落实到实处,将对有愈演愈烈趋势的“家长作业”现象,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 链接

浙江曾要求不得布置超学生能力的作业

尽管江苏省教育厅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家长作业”概念,但向这一社会现象“亮剑”,并非首次。

2015年底,浙江省教育厅就下发了《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学生家庭作业控制问题,进行具体规范和要求。此外,浙江省教育厅还在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梳理《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例举》共计11类问题作为“附件”,与《指导意见》一并下发。

浙江省教育厅在《指导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记者 王煜)

标签: 热度 家长作业 恶性循环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