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和赵薇被列入“今年A股市场最为戏剧性的人物”
A股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红盘收官,沪指站稳3300点。截至12月2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为56.69万亿元,较2016年年末的54.54万亿元增加2.15万亿元。2017年沪指全年上涨6.56%,深成指上涨8.48%,创业板下跌10.67%。根据安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年A股共有436宗IPO,筹资2304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6年增加92%和53%。
回望2017年,这十个词深深刻入A股历史。
从严监管
2017年或是迄今A股历史上最严监管之年,“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贯穿A股市场一整年。
一方面,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证监会相继发布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等,首届“大发审委”成立,新股发行常态化,IPO审核趋严,审核通过率下降至56%,甚至出现“零过会”现象。
另一方面,监管执法不断强化。证监会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同比增长74.74%,市场禁入44人,同比增长18.9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慧球科技“1001项议案”违法系列案、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案、雅百特财务造假案等市场影响大的案件被严肃处理,炒壳、炒概念、忽悠式重组、高杠杆收购等现象得到遏制。
证监会表示,新的一年将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可以看出,“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仍将是2018年资本市场的主基调,监管的要求与标准或将进一步提升。
白马股
2017年A股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行情,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持续走高,以创业板指数为代表的小股票不断创新低,白马股成了最大赢家。家电股中小天鹅A、美的集团实现股价翻倍,贵州茅台等6只白酒股也股价翻倍,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大白马股涨幅也都超过80%。
白马股股价大涨的同时,估值也水涨船高,而其估值是否太高一直是当前争议的焦点。以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3大行业股价涨幅超过50%的个股为统计对象,可以看到大消费股估值上升幅度高达29.82%,远远超过同期沪指年内涨幅。
如今市场“价值为王”成为投资新风向,市场风格也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有不少机构观点认为,白马股仍可能是明年主流热点,尤其是在披露年报的一季度。不过,投资者需要精选白马股,综合考虑估值、业绩增速、行业景气度等因素。
减持新规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特定股东的减持数量、方式和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强化约束力,例如大股东不得在90日内竞价减持超过1%,大宗交易减持则不得超过2%。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股东减持金额1844亿元,创2014年以来股东年度减持金额新低,与去年全年相比,减持金额下降逾四成。
业内人士认为,减持新规等举措有效地防范了大小非、机构等特定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监管套利、内幕交易、操纵市值等行为,引导投资者参与价值投资。在规范减持行为以及去杠杆趋势下,未来上市公司股东融资需求或被可交换债等标准化融资工具替代。
可转债
可转债今年呈现井喷之势。证监会加强再融资监管和审核,可转债的股权融资优势明显,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发行可转债,2017年以来,超过60家公司的可转债申请获得通过。而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可转债今年已发行规模逼近千亿元,超出近三年发行规模总和。
9月8日,证监会将可转债发行方式由原有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可转债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格局。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可转债的破发,申购一下遇冷,中签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弃购。
有观点认为,面对可转债市场的火爆,投资者对它的态度从蜂拥而上“贪图”打新收益到不再盲目跟风,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进步。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可转债具有债券和股票双重特征,更适合稳健的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可转债,不要将之当作新股一样盲目申购。”
增持潮
2017年A股中小创表现疲弱,不少股票频频创出新低。为了挽回股价颓势,传递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内在价值的认可,越多越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高管推出增持计划,掀起新一轮增持潮。
其中,一类是大股东或实控人号召员工增持,自己兜底,今年5~6月,兜底增持曾出现一波小高潮;一类是大股东所持股份被高比例质押,面临平仓风险,大股东宣布增持,以提振市场信心;还有一类是上市公司遭遇巨大利空,用增持计划来“对冲”。
增持潮对投资者来说,是机遇还是风险?需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弄清楚增持的真实动机,以价值投资的标尺去衡量,避免陷阱。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