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互联网产业发展30年 中国E-mail值而立之年却未老先衰

2017-09-19 22:41:09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E-mail:值而立之年却未老先衰——互联网产业发展30年回眸

北京车道沟十号院中一座树木掩映的小楼,就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在地。

30年前的9月20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这里发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听到中国的声音。

当年这封邮件的发出,对改变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国际形象,推广网络应用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0年后,中国互联网不仅规模庞大,技术和应用也居于领先地位。尤其在即将到来的5G及万物互联时代,中国将成为最有发言权的国家。

中德联手,花落“兵器计算研究所”

“当年这个名单是我手敲的。”坐在科技日报记者的对面,阮任成一句话把时钟回拨了30年。

他口中的“名单”是指第一封邮件落款中署名的中方人员。作为“中国—西德国际联机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名单由他拟定。

和他一并列为发件人的,还有已经去世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原顾问王运丰教授和早已移居美国的时任所长李澄炯及其他参与测试的人员,共7人。旁边一列是德方人员,领头的维纳·措恩当时正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任计算机系主任。

王运丰是中方的领导者。这位1952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从海外归国的老一辈科学家,是中德计算机网络合作项目的倡导者和带头人,也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者。

阮任成如今已年逾八十,这是他第一次开口披露30年前的往事。“从1982年正式调入计算所开始,我就参与大型计算机的开发和维护。从1986年开始做连接国际科技网的项目,一干就是5年。”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项目资料如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他展示了当年与计算所订立的承包合同,封面上的项目名称依旧清晰——“中国—西德国际联机系统”。

1986年12月,“中德计算机网络领域内的合作协议书”签订。协议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在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首先建立计算机的点对点联系。

据李澄炯回忆:“从1986年开始,我们研究组就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做方案设计和实验。那时候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重要设备、技术都不向我们开放,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维纳·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以兼容的系统软件,我们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连接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

1987年9月,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在所内建成,发送邮件的条件基本具备。

标签: 中国 互联网 E-mail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