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国内 国际 社会 财经 教育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文化 奇闻 房产

珠海这座幸福之城:以人民为中心 创造更美好生活

2018-01-16 16:33:10      来源:南方日报

■一线实践

“随传随到”的居家式治疗

2006年,60岁的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王茹凤从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任上退休,来到珠海的社区医院做起了全科医生。十余年过去,王茹凤的健康管理对象已有上千名,成为居民们交口称赞的家庭医生。

在珠海,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不仅可在社区医院提前预约就诊,在转上级医院诊治时也享有绿色通道,同时还获得家庭医生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作为珠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启动以来,珠海家庭医生式团队服务在全市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31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其中香洲区171个、斗门区72个、金湾区18个、高栏港区20个、高新区17个、万山区12个、横琴新区3个。

家庭医生深入社区民心

“血压平稳,心率正常。阿叔的病情是控制了,降压药还要按时吃,每天三次,吃东西要清淡。”9月15日下午,珠海斗门区乾务镇东澳村的家庭医生周自满,正在为80多岁的高血压瘫痪老人周洪发进行上门诊疗。当天,他完成了4名病人的上门随访。

在东澳村,像周洪发这样的老年群体和“两病”患者重点人群有440多人,而周自满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覆盖率达66%。也就是说,近2/3的重点人群可以享受到家庭医生上门诊疗的服务。

“台风那天,66岁的吴艳玲被门夹断了手指,我们得知后立马上门进行包扎和初步治疗,随后转至上级医院诊疗。”周自满团队的全科护士陈惠介绍,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家庭医生可随叫随到。

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家住华发社区某小区的刘大爷为老伴建了家庭病床。“挺方便的,小病不用再去医院排队等号,直接电话联系家庭医生咨询,心里特踏实。”刘大爷说,有专业的家庭医生共同照顾老伴儿,比以前省力、安心得多。

“反复住院的患者极容易对医院的环境产生厌烦,居家式的治疗更容易舒缓心情,利于病情好转。”华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火星说,他的一位病人,年逾90岁的离休干部,在建立家庭病床前每年需住院10多次,自2015年签约家庭医生设立家庭病床后,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再也没有住院治疗。

建立档案实时跟踪健康问题

事实上,上门服务只是家庭医生团队的其中一个项目。王茹凤认为,真正的家庭医生服务是一项从出生就开始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新生儿从出生时建立健康档案,由家庭医生记录动态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行为建议,并随时解答患者的疾病疑惑。”

“不仅病人自身需要建立健康档案,由于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病人家庭成员也应建立健康档案。”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院长曾麓松介绍,数据显示,斗门镇9000多名重点人群及部分家庭成员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实现了健康问题的实时跟踪。

而在高新区,家庭医生团队的考核已与“一卡通”相关联。“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纳入系统中,可随时随机调取数据资料。”另一方面,还创新开发了手机APP“社区580”,为区内居民提供定制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预约服务、健康资料查询服务、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科普及健康论坛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新、高栏、斗门等区域的人民医院和社区卫生站,已陆续成立了“健康小屋”。屋内配置身高体重仪、医用电子血压计、血糖监测仪、心血管功能仪、肺功能仪、心电图机等多种体检设备,做好医疗基础设施支撑。

“居民在健康小屋进行体检,健康报告随即在自助打印机上生成,然后就可建立和更新个人的健康档案。”曾麓松说,省时省力的“一条龙”健康服务,为家庭医生预防、检查和追踪患者病情提供了便利。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0多万居民签订了家庭医生式团队服务协议,签约率达37.96%。签约重点对象近20万,签约率达67.82%。

■计划

全市将新增一批公办幼儿园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珠海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思路。据了解,珠海将着眼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针对群众关心的新老问题精准施策,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在保障底线民生方面,珠海将加大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受灾群众等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让每个需要的人都得到帮助。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健全珠海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就业援助办法。

同时,珠海也将做好基本民生,推进教育创强争先,促进东西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争取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进军全省“30强”医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市区镇村四级文化设施达标,实现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

此外,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也是一大关键。其中,珠海计划新增一批公办幼儿园,推进中小学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综合施策缓解交通拥堵,高标准建设一批人行天桥和下穿车道,提高路面见警率。落实公交优先,在全部更换燃油公交车基础上加大车辆投放力度,加密交通高峰期公交班次,增加公交专用道。

■数读

2017年,珠海市财政用于九项民生支出354.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6%,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519元,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72万元。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39万元。

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863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2260套。

新建7个市民艺术中心、10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数字农家书屋”316家。

新农村建设加快,完成路灯照明、污水处理、卫厕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72户住房改善工作。

标签: 珠海 美好生活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