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九个学生留守的“大山园丁”:教育是最好的扶贫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杉树坡村,为不让娃娃们失学,55岁的“留守教师”宋长城身兼校长、老师、保育员等职务,为9名学生坚守岗位。 杨云 摄
贵州:武陵山下的老园丁
55岁的宋长城俯身蹲下,背起3岁的焦少婷,吃力的站起来,另一只手牵起3岁的候铭。3岁半的王思晨、4岁的焦少妍、4岁的龙吉凤、4岁的黄清媛、5岁的焦璐程、5岁的候杰、5岁的黄立婵依次排好队跟在宋长城身后。
31年来,每天早晨7时,宋长城离家出门,都会特别绕路把分散在杉树坡村杉树坡组、土朝湾组及富家寨村青杠园组的学生一起带到杉树坡村小学。
31年来,宋长城的学生最多时有70余人,5个年级。
2016年,杉树坡村最后一批小学生全部进入瓮溪镇寄宿制学校就读。村小被思南县教育局改建为山村幼儿园,宋长城的学生也减少到只有9名。这9名学生,父母亲大多在外务工。
杉树坡村位于武陵山深处,地处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瓮溪镇,是县级极贫困村。
55岁的宋长城既是学生们的爷爷、还是教师。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杉树坡村,为不让娃娃们失学,55岁的“留守教师”宋长城身兼校长、老师、保育员等职务,为9名学生坚守岗位。 杨云 摄
“山高路远、经济贫困,30多年先后来了好多老师,待了长长短短的时间,又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说起山区教育的苦,沉默了半天的宋长城憋出一句话,“别人的根在山外,我们的根在山里,心就定在这里。”
从教经历,老宋有点激动。那是1985年,在村小教书的几位老师因为清贫,陆续离开杉树坡村小学,几十个山里孩子面临失学。
1986年高中毕业的宋长城决定接手一天只有1元钱补助的村小,给孩子们做代课老师。
“清贫一个人总比愚昧一代人、贫穷一个山村强。”宋长城就这样想的。
艰苦的日子宋长城坚持了10年。1997年,做了10年代课教师的宋长城转为正式教师,生活和教学条件也开始获得改善。
31年来,经过宋长城启蒙教育的山村学生有24人考上中专学校,81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这些学生里,还出现了1名硕士,1名博士。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