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时30分,唐尼尔和弟弟唐大伟准时起床。从武昌徐东的家里,坐两趟公交车,赶到华师一附中上课。下午4时30分左右,他们再坐车回家。“这是上学期间每天的行程,来回约50公里,我们并不觉得累。”兄弟俩笑着说。
虽然取了中国名字,但唐尼尔和唐大伟是地道的意大利人。他们3年前随在武汉打工的父母来到中国,学好中文后,去年顺利申请到该校完成在意大利没有完成的中学教育。开放的华师一附中让他们感叹,“很有国际范儿”。
每天赶50公里路程上下学
10月26日上午,华师一附中高三(1)班,班主任王旭东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授跟古诗词相关的作文课。认真听讲的同学们中,有两张欧洲面孔非常打眼,那就是来自意大利的唐尼尔、唐大伟兄弟两人。
“其实这堂课我们听不太懂,中国古诗词有些深奥。”哥哥唐尼尔不好意思地说。尽管理解有些难,但上课期间,他们坐得很端正,听得很专注。
王旭东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唐尼尔现在已经满18岁,是去年秋季学期来班级的,开朗活泼;唐大伟才15岁,是今年春季学期来的,性格内向些。“因为生活习惯与中国学生不同等原因,两人选择了走读,没有住校。”他介绍说,两人随父母租住在徐东,离学校比较远,坐公交车单程约25公里。上学期间,班级要求同学们每天早晨7时20分到教室进行早读,唐尼尔和唐大伟几乎从不迟到,偶尔因天气不好或堵车原因迟到,他们会提前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
“基本上早晨5时30分起床,7时20分前能到学校。下午上完课后,我们再回家。”唐尼尔说,对于武汉的交通情况,他们已经很熟悉,公交、地铁、轻轨、城际铁路,他们转乘得很自如。
名校三个“可以”令他感动
2014年10月,唐尼尔、唐大伟的父亲经人介绍,来武汉打工,到武汉徐东一家店里当面包师。于是,他们全家11口人都一起来武汉了,家里有9个孩子。“当时家里人一句中文都不会,来了后,我们还和爸爸一起去湖大附近上了语言培训班。”唐尼尔说,2015年底,他的英文、中文都学得不错,于是萌生了要继续学业的想法,“我在意大利只读了高一,还没有拿到中学毕业文凭。”
一开始,唐尼尔的上学之路并不是很顺利。“去了几所普通高中咨询,都说没法接收外国学生读书,建议我去国际学校。”他很苦恼,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读不起专门接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2016年春节期间,他和家人商量,再找不到合适的接收学校,他们全家就回意大利去。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给唐尼尔弟弟妹妹做汉语辅导的老师,建议他们到华师一附中看看。“这个老师以前是从华师一附中毕业的,她说学校是全国名校,教育理念比较先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2016年春季,唐尼尔跟这位老师一起找到了华师一附中外事处,张妍老师接待了他们。“我当时问了三个问题:我可不可以来学校读书?可不可以拿到毕业证?我快要到18岁了,满18岁得有自己独立的签证才能留在中国,学校可不可以给我办理留学签证?”唐尼尔说,令他惊讶的是,张妍老师回答了三个“可以”。“这么好的高中,我轻而易举地就能来读书?我开始还以为她是骗子呢。后来才知道,她是我的天使。”他感叹道。
该校外事处主任周丹说,其实学校一直有接收国际学生的传统,只不过以前更多的是从国外高中来的短期交流生。“唐尼尔的中文很不错,随班就读没任何问题,所以学校向他敞开大门,学费跟其他中国学生一样。”
半年后,弟弟唐大伟也申请到该校读书,学校也欣然接收了,这让唐尼尔觉得“很温暖”。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