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
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将导入国际刑警数据库
该平台不仅着眼于国内,也将目光投向海外的流失文物。平台筹建期间,调研组参照了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数据标准和我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标准,制定完成了我国被盗文物信息数据库技术指标体系。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平台上文物的信息会以中英双语陆续发布,并上传到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就是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和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
吴仲飞告诉记者,该平台严格根据国际刑警组织的标准录入文物信息以后,就可以作为文物归属的凭证,“国外有文物实物出现,就能证明是我们的东西。”而此前,由于没有公开被盗、丢失文物的信息,中国流失文物归国困难重重。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64万件中国文物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收藏数量是其10倍之多。
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缔约国,国际刑警组织依据该公约可协助文物归属国追回文物。吴仲飞说,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将文物信息导入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后,将真正打通与国外合作渠道,有利于利用国际力量追索文物。
■ 对话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 陈士渠
信息发布平台利于追索文物震慑犯罪
信息平台对打击文物犯罪有哪些作用?昨日,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表示,平台加大了对文物全方位保护的力度,也使犯罪分子不敢买卖平台发布的文物,有利于震慑犯罪。
陕西打击文物犯罪名列前茅
新京报: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16日在西安正式上线,为何由陕西方面承担这项任务?
陈士渠:陕西是全国文物大省,陕西公安打击文物犯罪的能力和战果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2011年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设在了陕西,这次又把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也设在陕西,由陕西省公安厅承建。
新京报:平台从前期研发到最终面世历时一年多,中间主要涉及哪些工作?
陈士渠:平台建设首先要有数据标准,比如文物的照片要求什么尺寸、什么像素,因为平台建成后全部数据要提供给国际刑警组织,以便于追索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所以标准要和国际刑警组织的艺术品数据库一致,方便二者兼容。另外我国文物和其他国家的文物也有差别,在表述方面要做精细研究。
我们还要搜集全国各地被盗和丢失文物的信息,包括审核文物照片、核实丢失时间等,这些信息要详实准确,不能出错。各地把被盗和丢失文物信息提供给陕西省公安厅,由陕西省公安厅组织录入。今后会择时开通各地权限,由文物被盗地或丢失地公安机关直接将信息录入平台。
平台加强对文物全方位保护
新京报:群众比较关心,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能做什么?从公安机关的角度来讲,这个平台会发挥什么作用?
陈士渠:凡是发布在信息平台上的文物,一旦发现线索,公安机关就要依法追索追缴文物并且调查文物的来源。以前追缴文物主要靠顺线追踪,比如发现一个犯罪团伙盗窃文物,盗出来的文物被多次转卖到了持有人手中,公安机关就顺着这条线追查追缴文物。
现在相当于多了一个手段,只要发现发布在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上的文物,公安机关就可以依法调查核实,追索追缴文物并追查文物被盗过程。这个平台加大了对文物全方位保护的力度,拓展了追索追缴文物的手段,也使犯罪分子不敢买卖平台发布的文物,有利于震慑犯罪。
警方坚持高压严打文物犯罪
新京报:公安部已经多次发布A级通缉令缉拿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目前文物犯罪的情况如何?
陈士渠:公安部已经发布了2批A级通缉令,第一批被通缉的10个在逃人员已经有8人被抓获,第二批的10个在逃人员也有6人到案。总体来说,目前文物犯罪比较猖獗,严重危害国家文物安全,公安机关会同文物部门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坚持高压严打、全链条打击。
今年公安部连续发布通缉令,给文物犯罪分子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只要实施了文物犯罪,公安机关就要一追到底、绳之以法。要通过打击和追逃来震慑犯罪、减少发案,保护国家文物安全。
新京报:在追缴海外流失文物、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有什么做法?
陈士渠:我们注意到,有一些文物被犯罪分子通过各种地下渠道流失到国外,我们会加大和国际刑警组织以及相关国家的执法合作力度,严厉打击跨国跨境走私文物犯罪团伙,努力追索追缴流失海外文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 王梦遥
Copyright @ 2008-2020 www.hxcfw.com.cn 华夏财富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960 29142@qq.com